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赚麻了!开年逾九成港股基金实现正收益,止盈还是持有?

  • 职场
  • 2025-02-24 20:50:03
  • 7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庞华玮 广州报道

赚麻了!开年逾九成港股基金实现正收益,止盈还是持有?

  2025年开年以来,港股的表现十分出色。

  2月24日,恒生指数盘中创出三年新高23688.45点,收盘时年内已上涨16.36%,领涨全球重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更是大涨29.57%,目前恒生科技指数PE-TTM为24.66倍,处于历史由低到高29.41%分位点。

  相应地,不少布局港股的基金产品业绩“起飞”。根据2024年四季报的相关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将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过50%的基金定义为港股基金,共筛选出247只(A/C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其中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大约各占一半。Wind数据显示,247只港股基金中,年内逾九成实现正收益,其中逾一成收益已超30%。

  此时,一边是港股短期内超买的投资者,另一边是一部分“越涨越卖”的投资者。投资者们的关注点逐渐集中,港股还能继续涨吗?港股基金要不要止盈?

  港股基金大涨

  截至2月24日收盘,恒生指数年内上涨16.36%;恒生科技更是一骑绝尘,大涨29.57%,不少布局港股的基金业绩也水涨船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247只港股基金年内收益中,有237只实现正收益,占比约95.95%;另有10只为负收益,占比约4.05%。

  具体来看,27只港股基金年内收益超30%,44只在20%~30%之间,93只在10%~20%之间,73只在0%~10%之间,10只为负收益。

  年内表现最好的是港股科技30ETF(513160.OF),上涨36.68%,有7只港股科技ETF年内收益超过35%。事实上,年内业绩优异的港股基金大多重仓科技、互联网。

  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认为,港股这波反弹有四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是启动时估值低。Wind数据显示,港股的估值启动时(1月13日)PB为0.93倍,PE-TTM为8.6倍,PE估值水平已经接近了2024年9月启动时的水平(PE-TTM为8.42倍)。

  二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并未如全球市场担忧般在上任初期即实施过激的关税政策。此前港股的下跌在于市场担忧特朗普政府会大幅增加关税,而1月20日之后,形势逐渐明朗,全球市场预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或为缓慢地阶梯式实施。

  三是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企业业绩呈现较为平顺地上修,增强了使投资者的信心。

  四是DeepSeek的出现使资金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的AI行业,由于互联网巨头们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泛AI概念的小米、比亚迪,以及一些软件公司如金山、金蝶等都属于此方向,因而带来风险偏好的快速上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市场对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特别是以科技龙头为代表的恒生科技指数,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

  对于港股资金流向,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外资年内流入的主力以交易和被动资金为主,总体来看,被动资金(ETF)流入加速,而主动资金仍在流出。

  与此同时,南向资金流入港股的规模处于历史高位,成为推动港股上涨的主力军。截至2月21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港股2034.03亿港元。

  两难分歧

  2月24日,盘中恒生指数一度创出三年新高23688.45点,不过当天收盘时指数收跌0.58%。

  事实上,当下投资人陷入分歧中。一方面,年内港股超买了,造成短期涨幅较大,部分投资人坚定看好港股科技股。另一方面,随着港股大涨,一部分投资人看空兑现收益,出现“越涨越卖”现象。

  谈及当前港股所处的阶段和位置,赵宪成认为,短线来看,恒生指数是超买。2025年2月13日的高点估值比2024年5月份的高点估值要更高一些,原因是随着美国通胀的上行,美债收益率的预期上行变化较大。例如,2024年“十一”期间,当时的2025年美债利率预期是3.7%,而目前最新的美债利率预期在4.2%。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指出,在港股市场流动性环境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叠加港股的估值优势、政策利好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改善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港股有望迎来持续上涨行情。但港股短期积累了较大涨幅,可能会进入一段时间的震荡。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可以继续耐心持有。但短期来看,港股基金已经获利颇丰,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进行止盈以锁定收益。”卜益力说。

  部分机构人士坚定看好港股科技股的长期表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港股互联网大厂估值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原因是有很多大厂从零售属性逐步转向科技属性,因而估值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港股科技、互联网板块后续还会持续表现良好。

  格上理财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王祎表示,恒生科技指数已创近三年新高,短期可能面临调整和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但中长期仍具备上涨潜力。截至2月24日,恒生科技指数PE-TTM为24.66倍,处于历史由低到高29.41%分位点,估值合理偏低,对比纳斯达克指数PE-TTM的43.24倍,也有较大的距离。中国科技板块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有望从估值抬升阶段步入盈利兑现阶段。

  也有机构开始回避涨得较多的科技股,转向价值洼地等待机会。

  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认为,近期港股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港股科技股涨得比较多,短期风险在增加,因而未来更看好消费和医药等价值洼地。

  不过,也有谨慎投资者在观望。一位港股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港股特别是港股科技股的大涨,是短期外资空头因为DeepSeek开源驱动云服务或本地部署等需求而回补空头导致,叠加南向资金有所增持,故而形成短期涨幅。本轮港股上涨是AI及云产业链逻辑,由于没有明确的Beta及Alpha支撑,故而本轮港股行情有可能类似2024年5月和9月行情,可持续性不强。

有话要说...